跨文化指導:在台灣和加拿大接受指導的經驗

前言

Ping (Genie)
Apr 3, 2024

我曾經參加過無數的台灣指導環境,不論是指導別人或者是被指導,我發現有非常不同的指導文化。

最近移居到加拿大,所以找了一些在加拿大工作的 Designer 詢問關於我的經驗還有他們想找什麼樣的人才?他們想要看到什麼在資深設計師身上?

但我的諮詢對象只找 Design Lead ,因為這個角色才是真正具有決定權的設計師,且他們具有很多指導經驗。

加拿大導師指導風格

在經過幾輪的指導後,發現加拿大的導師們風格非常直接、坦率及注重效率。

第一個導師打開了我的履歷,針對每一個區塊進行刪減及去除多餘的地方,並且直接說出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

像是身為資深寫太多技能上去沒有意義,因為那已經是基本要求,你如果不會就不能稱為資深…等等。

先針對整個履歷進行全部篩檢,然後問我有什麼問題,再繼續針對疑問討論。

然後打開了我的履歷跟作品集說,她沒有要故意要打擊我什麼,不過我履歷的設計像是 Junior ,但是作品集告訴她我是資深。

另一位導師告訴我,身為資深設計師溝通非常重要,所以他說這代表我的英文發音以及單字量都需要再提升。

這對我來說無比寶貴。畢竟我不想花半年到一年時間投了履歷,結果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我面試一直失敗。

這些都是非常 “直接了當” 的建議,總而言之感想都是非常有啟發性。

因為他們的時間也非常寶貴,所以我想聽業界的人給我的意見,他們也不會拐彎抹角,不然為什麼要去諮詢他們呢?

但很奇怪的是,也許是因為他們已經很熟練於直接提供建議,並且不會讓對方感到受挫,像是對事不對人。

以指導作品集為例子

在我的作品集健檢中,加拿大的導師們會先解釋 review 作品集的步驟,然後再告訴你什麼地方有缺失,哪些點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然後再告訴你他身為面試官他會想看到什麼。

然後學員可以怎麼改進。

所以我會非常快速地抓到方向以及要調整的東西,我不會花一堆時間在探索到底我的目標對象是誰?、他們想看到什麼?

畢竟我就是不知道他們面試資深的流程跟不知道他們想知道什麼、不知道我的經驗是否足夠擔任資深,所以我才會想找導師了解。

結語

可能很多人會探討說,指導風格沒什麼對錯,就看個人要什麼。

但這些案例跟風格也讓我知道,想在加拿大的職場生活,就必須要有這些心態,如果你今天想要被別人指導,就要有可以聽真話的能力。

身為導師的責任應該是給出一個明確的方向,及給出一個非常具體的建議,要怎麼改進及幫助學員達到目標。

而這個軟實力也跟加拿大職場在找資深以上的設計師要看的軟實力也是一模一樣的。

--

--

Ping (Genie)

Passionate about the UX industry, I champion the belief that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