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數位化 UX 令人驚艷的地方

Ping (Genie)
Nov 8, 2023

--

在台灣從事 Product Designer 7 年的時間目前居住在加拿大四個月,發現有很多另人驚豔的事情讓我不敢相信加拿大有多便利。

1. 省政府線上簽署房租合約

在移居到加拿大之前因為忙於工作,經濟上不允許先飛到多倫多找房子,所以在線上找到房子之後就開始跨國處理簽署合約的事情,原本以為一切都會很麻煩,但沒想到在多倫多的合法房仲傳送了線上連結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合法的在線上直接簽署屬於安大略省的房租合約。

最重要的事是加拿大政府的網站資訊很透明,所以在簽立合約之前可以到該省的網站瀏覽省政府的最新房租合約,確認這份租約一切正常且符合標準,簽署完成後可以收到 email 副本,之後要申請什麼東西只要出示電子版本的房租合約也可以,不僅便民也相當環保且透明。

如果用紙本的常常會有版本過舊的問題,或者是像在台灣簽立的房租合約是在文具行可以買到的很粗略的租約版本,上面並沒有立下很多關於政府定義的法律條約,讓很多房東可以立下很多“不合法”的條約空間,讓租房子這件事情上好似可以隨意制定,但事實上台灣政府對租約就有很多嚴格的規定但卻沒有寫在“任何”合約上,這樣要怎麼確定房東跟房客雙方都清楚了解這些規定呢?

這塊一直讓我覺得很弔詭。因為事實上在台灣租房也有 10 年的經歷,很多房東甚至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合法,但因為別人做所以自己也做。

2. 線上醫生可以直接開立連續處方簽及驗血單

在台灣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每三個月就得去醫院一趟,跑一整趟流程、等一堆病人然後等醫生開立處方簽,之後還得每個月去一趟藥局拿藥。雖然台灣地小醫院跟藥局很多,但對於要上班的人來說每三個月都得請假去一次醫院,然後跑一模一樣的流程。

但在加拿大只要是學生醫療保險,保險公司都有合作的線上醫生。這個線上醫生並不像在台灣那樣那麼的“擔心你不是本人”,只要輸入資料後登入就可以打字跟醫生聯絡。把病症跟病名寫給醫生,醫生就可以線上給你慢性處方簽,之後把線上處方簽送到指定的藥局,之後藥到了之後再傳簡訊請病人去拿就好,整個流程非常方便。

(但其實系統還是有點混亂,因為之後藥局並沒有傳簡訊給我所以我還是跑了一趟藥局請對方替我查詢。但比起每次都要跑去醫院,還是便利很多)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很多醫院的負擔,讓一些症狀穩定但需要長期吃藥的病人可以不用去醫院塞爆資源,讓醫護人員總是被消耗。在台灣的醫療便利是因為我們消耗醫護人員的資源跟人力,長期來看這並不能被稱作為優點。

另外一個方便的地方是一次拿藥可以拿三個月份,不用像台灣每次只能拿一個月。整個流程不但被簡化很多,也釋出更多資源跟人力給更重要的事情。

另外我也曾經在線上的醫生討論有什麼症狀跟疾病需要抽血檢驗,所以醫生也可以直接開立驗血單,上面勾好所有要驗的東西之後,也可以看到醫生寫一些額外的驗血項目直接轉成電子檔案 email 到我的信箱,之後我再將這個驗血單寄到驗血中心去抽血檢驗就好,也是相當便利。

3. 藥師有開藥的能力

在台灣藥師只能夠被諮詢及拿處方藥給你的權利,但在這裡的藥師可以依據你的症狀開給你藥。但要藥師開藥給你也不是很容易就是,你得跟藥師說出平常吃什麼藥、什麼成份、多少克…等等,之後藥師就可以根據你的症狀跟你吃的藥開藥給你。這些小感冒或者是不適都可以去任何藥局拿到藥實在是很方便。畢竟如果要去診所或是醫院也是可以直接去,但很多感冒或者是症狀其實醫生也都只是開同樣成分的藥給病患吃,其實根本不需要跑去診所或是醫院一趟花很多時間等待…等等,也不需要耗費醫療資源,將簡單但常見的的需求分散是相當好的事情。

4. 銀行系統

初次在加拿大開立銀行帳號,開立之後發現一切都變得簡單了。在加拿大想要轉帳給別人只要別人的 email 或者是手機門號就可以了,且不收任何手續費,所以我們都很習慣出去聚餐後直接轉帳給朋友們,甚至在這裡如果搭公車沒有現金,也可以直接轉帳給公車司機。

另外就是因為帶著卡片出門實在是太麻煩了,增加被盜用或被偷的風險,所以我很少帶著實體卡片出門。但自從有次到銀行去辦事忘記帶但是銀行可以根據我的電話以及我設定的 Pin Code 就足以讓我辦做些存提款或者是簡單的銀行業務,這真的是太方便了。

當然如果我想要做開戶還是得經過很長的手續及很多文件。

這表示銀行之間的系統有相對應的整合,導致每個帳戶轉帳不用過問你哪間銀行的?為了省手續費所以會有一小部分的錢分散在各個不同帳戶。

5. 分帳系統

在這裡常常出去跟同學吃飯聚餐,餐後總是可以聽到 One bill or separate bills? 結帳系統可以自動根據人頭自動計算單人帳單,吃完飯後不用在餐桌上數鈔票跟硬幣,自己付自己的就好了。

6. 9 成以上商店都可以用電子錢包

個人非常不喜歡帶實體錢包出門,因為不管是運動或者是去哪裡都很麻煩。一直都比較喜歡用電子錢包,但在台灣很多地方還沒有很普及用 Debit Card 及信用卡付費,所以必須得要準備現金。但在加拿大9成左右都可以使用這些方式付費,只要用手機感應一下就可以完成付款,不用手忙腳亂在櫃檯找錢跟收錢,個人很喜歡這種體驗。

7. 保險系統

加拿大跟台灣一樣有很好的醫療保險系統,基本上如果是公民的話看病都不用錢(不包含牙齒)。所以很多醫院跟診所已經跟保險公司連線,很多時候只要出示保險卡系統就會自動去跟政府申請醫療費用…等等。像是我們在這裡有學生保險,有次看牙完之後不用先付款,醫院會先跟保險公司做聯繫確認這次給付多少,之後才會告知你還要付多少錢這時候再線上付剩下的餘額就好,省時省力。

整個也不用像台灣一樣還有什麼醫療正本、副本…等等,要先填好表格然後寄給保險公司,然後等幾個月再收到理賠這樣,實在是讓理賠人員很忙、我也很忙。

不過我的學生保險得看完病之後拿收據上傳拿理賠,但還是方便很多。因為這邊接受拍照上傳,所以我也不用硬要拿到醫生的診斷證明,只要拍下收據並且上傳之後,選擇收錢方式我就可以完成申請理賠的動作,真的是讓人省心不少。

8. 電信不綁約

在台灣最討厭的真的是電信綁約。台灣一直都是屬於高度競爭的商業關係導致電信公司必須得想辦法推出綁約專案,牢牢把消費者綁住,但說實在的很不方便。在這裡電信是月付的,所以如果看到哪間不錯的電信公司想去就可以下個月就攜碼跳過去。

但在這前提是加拿大不是個高度競爭的商業關係。這麼大的國家只有三家最主要的電信公司,所以不用逼消費者綁約。

另外這裡打任何電話跟簡訊都不用錢,所以大部分簡訊預約或者是接收資訊都很方便。這點真的非常方便。

當然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缺點自然不少,生活型態當然完全不一樣,不過那就比較不太像是 UX 的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如果想要 UX 體驗好,很多東西都是息息相關的。從以前就讀到加拿大的醫療資源緊缺問題,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再加上便民就必須有不會大小病都一定要衝到醫院的病人,還有最重要的法規問題。從加拿大的解決方案就可以知道加拿大政府想解決的事情以及怎麼法律修改到可以執行。

還有數位化時代不得不提到的生活轉變,到更多系統的龐大整合性怎麼運作及設計絕對會大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跟模式。

當然 UX 沒辦法讓每一個人都很方便。雖然對我們這種高度科技化的人來說實在是相當便利,但我當然也知道很多人並沒有準備好被改變,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事情有了新的運作方式。但加拿大政府並沒有因為“某些人”並沒有準備好就停止做出改變。當然很多人還是遵守著以往的模式,但他們會在現實中得到新資訊,並且有人會引導他們方向。

至於要不要學習那也是他們的問題了。

--

--

Ping (Genie)

Passionate about the UX industry, I champion the belief that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ives.